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深化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 奋力开创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
来源:国家卫计委官网
|
作者:pmo2c4ac4
|
发布时间: 2017-08-18
|
9650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一,加强预防保健,构建全程健康促进体系。 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点,健康影响因素众多。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健康公式显示,100%健康等于60%生活方式、17%环境、15%遗传和8%卫生服务。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要针对全人群、围绕全生命周期,加大干预力度,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融入百姓生活。 一要加强预防为主。建设健康中国,要“防”字当头,关口前移。中医基本理念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西医强调“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现在,很多群众缺乏保护健康所需要的基本医疗卫生知识,不少人有吸烟酗酒、久坐不动、长期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成为诱发疾病甚至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有100多万人因吸烟导致相关疾病而死亡,经济损失超过3500亿元。要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将维护健康的“金钥匙”交到群众手中,让群众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要实施国民营养计划,积极开展减油、减盐、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三减三健”行动,大力推进公共场所控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用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法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把健康故事讲好讲精彩,让健康知识潜移默化地植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健康新生态。 二要加强重大疾病防治。这是解决当前国民健康问题的关键一环。我国面临着重大传染病和各种慢性疾病的双重威胁。2016年,全国报告的传染病种类有45种,病例数超过690万。慢性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要制定实施重大疾病防控规划,强化监测预警,强化疫苗接种,强化联防联控,力争用5—15年时间,坚决消除血吸虫病、疟疾、麻风病等传染病以及克山病、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坚决遏制艾滋病、结核病、包虫病等重点传染病的流行,坚决管控好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障碍等重大疾病,努力让广大群众远离疾病,健康幸福地生活。 三要加强重点人群卫生与健康工作。让人人享有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最终目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提出要“确保各年龄的人群享有健康生活、促进健康福祉”。要围绕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要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重视维护好残疾人的健康,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加大低收入残疾人医疗和康复的救助力度,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要切实解决好“3个1亿人”健康问题,加强政策衔接和制度协调,拆除藩篱、弥合鸿沟,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精准到户、到人、到病,多做雪中送炭工作,决不能让群众因为健康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掉队。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