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深化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 奋力开创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
来源:国家卫计委官网
|
作者:pmo2c4ac4
|
发布时间: 2017-08-18
|
9642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一,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康是人生幸福的起点,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之健康是立国之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把保障好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放在首位,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既要保障好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坚守民生底线,增强全民健康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又要激发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全民健康的质量和水平,把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成效更多地体现在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上。 第二,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全面做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初,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预防和消除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党和政府提出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1996年,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我们党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着力解决农村缺医少药、卫生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滞后、活力不强等突出问题。新形势下又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方针,强调“以基层为重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等。新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既体现对传统的继承,又丰富和拓展了新的内涵,是在深刻总结经验和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律的认识。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观念统一到新的方针上来,不断开拓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新局面。 第三,坚持“大健康”发展理念。健康不仅是身体无病,而且是心理、精神、社会的全面健康,涉及到医药卫生、社会服务、环境建设、宣传倡导等各个方面,大大超越了传统的疾病防治范畴。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要顺应新的时代要求,树立大健康、大卫生观念,加快转变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突出预防为主,坚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积极创造良好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